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青铜器三大制作工艺

  • 阅读次数:1416次
  • 发布日期:2021-03-05
青铜器的三大制作工艺:范铸法和失蜡法,浑铸法。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今天洛阳鼎雅青铜器厂家小编就带你了解有关青铜器三大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吧?
01.范铸法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大多采用的是范铸法,即用泥料在陶模上制范。一般实心的铜器如剑、簇等只使用外范即可制成,不需要垫片;而那些具有空心的青铜器如壶、漱缶、簋及一些薄壁容器等,则需采用内范和外范装配起来才能铸成,内、外范之间的间隙,就是器物的壁厚。
内、外范之间间隙的误差,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或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否则,会直接影响器物壁厚的均匀度,甚至成为废品。
根据从古代青铜作坊遗址发掘出的实物,再结合青铜器的外形分析,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铸造方法制作的。
青铜器范铸法工艺流程共分为五步:
1.第一步为塑模
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
2.第二步为翻范
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3.第三步为合范
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
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
4.第四步为浇注
将铜液注入陶范。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器。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
5.第五步为打磨和整修
刚铸好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器。
02.失蜡法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图片
西周青铜器
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为一比十。金属液通过槽道浇注。对于批量大的器件,为提高工效,先把蜡片在样板上压印出花纹,再拼接成模。
《宣德鼎彝谱》载明代铸宣德炉用黄蜡作模坯。有些鼎、炉需要量大,当已应用此法。大量史实表明,失蜡法在中国持续不断地应用,至近代广泛流传于北京、山西、内蒙古、江苏、广东、云南、青海、西藏等省区,佛山、苏州等地现仍用上述传统技法制作艺术铸件。
03.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
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汉代时逐渐流行。
  • 上一篇:中国青铜器的象征意义和独特魅力
  • 下一篇:仿古青铜器的介绍及制作方法
  • 免责申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将在1-3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20   洛阳鼎雅仿古青铜器有限公司   豫ICP备13014311号  
    豫公安网备案:41032902000281